本文作者:819848

中央转移支付再破10万亿,谁是受益者?

819848 04-15 18
中央转移支付再破10万亿,谁是受益者?摘要: 四川2024年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超6000亿元,稳居第一;河南超5000亿元稳居第二;湖南、湖北、河北、黑龙江均超4000亿元,分别位列第三至第六。促进全国均衡发展,离不开财政...
微信号:19835369359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四川2024年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超6000亿元,稳居第一;河南超5000亿元稳居第二;湖南、湖北、河北、黑龙江均超4000亿元,分别位列第三至第六。
促进全国均衡发展,离不开财政收入在区域间腾挪。转移支付是关键的手段。近日,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中央财政预算显示,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02037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同口径,下同)减少908.19亿元,下降0.9%。剔除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以及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等一次性因素后增长4.1%。如加上使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20亿元,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为102057亿元。
根据2024年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分地区情况汇总表,今年约10.2万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除了约1.3万亿元尚未落实到具体地区,其他近9万亿元资金已经分配至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国务院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明确,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解决地区财政不平衡问题,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实现调控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规模再破10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第二次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突破10万亿元。2023年,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约10.3万亿元。2024年这一资金规模再次突破10万亿元,小幅降至10.2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告诉《财经》,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逐年扩大是正常趋势,随着时间积累,当下量级已经扩大到10万亿级。更应该关注的是,财政支出扩张速度与转移支付预算扩张速度的差值。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在切实保障部门履职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2020年—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也只略增了0.8%,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2019年—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增加到10.29万亿元,首次超过10万亿元,增长了38%。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保持较大的转移支付规模,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对地方财力的保障,特别是保障基层财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科教兴国、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弥合区域发展差距。
从地区分配看,四川2024年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规模继续领先,超6000亿元,稳居第一;河南则超5000亿元稳居第二;湖南、湖北、河北、黑龙江均超4000亿元,分别位列第三至第六。
云南、安徽、广西、新疆、贵州、江西、山东、辽宁、内蒙古、甘肃等地今年已获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过3000亿元;陕西、吉林、西藏、重庆、山西获得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等九个地区获得资金规模超1000亿元;上海和天津获得资金规模不足1000亿元,天津约为667亿元。获得转移支付数额巨大的省份多数都是人口大省,且担起国家粮食、能源、电力安全等责任。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中央政府在分配一般性转移支付时,还要考虑人口规模、适龄学生、海拔维度等,四川、河南两省人口规模较大,人均GDP在全国排在中游靠后水平,因此获得的转移支付会更多。
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规模再破10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第二次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突破10万亿元。2023年,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约10.3万亿元。2024年这一资金规模再次突破10万亿元,小幅降至10.2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告诉《财经》,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逐年扩大是正常趋势,随着时间积累,当下量级已经扩大到10万亿级。更应该关注的是,财政支出扩张速度与转移支付预算扩张速度的差值。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在切实保障部门履职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2020年—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也只略增了0.8%,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2019年—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增加到10.29万亿元,首次超过10万亿元,增长了38%。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保持较大的转移支付规模,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对地方财力的保障,特别是保障基层财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科教兴国、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弥合区域发展差距。
从地区分配看,四川2024年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规模继续领先,超6000亿元,稳居第一;河南则超5000亿元稳居第二;湖南、湖北、河北、黑龙江均超4000亿元,分别位列第三至第六。
云南、安徽、广西、新疆、贵州、江西、山东、辽宁、内蒙古、甘肃等地今年已获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过3000亿元;陕西、吉林、西藏、重庆、山西获得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等九个地区获得资金规模超1000亿元;上海和天津获得资金规模不足1000亿元,天津约为667亿元。获得转移支付数额巨大的省份多数都是人口大省,且担起国家粮食、能源、电力安全等责任。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中央政府在分配一般性转移支付时,还要考虑人口规模、适龄学生、海拔维度等,四川、河南两省人口规模较大,人均GDP在全国排在中游靠后水平,因此获得的转移支付会更多。
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规模再破10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第二次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突破10万亿元。2023年,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约10.3万亿元。2024年这一资金规模再次突破10万亿元,小幅降至10.2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告诉《财经》,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逐年扩大是正常趋势,随着时间积累,当下量级已经扩大到10万亿级。更应该关注的是,财政支出扩张速度与转移支付预算扩张速度的差值。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在切实保障部门履职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2020年—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也只略增了0.8%,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2019年—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增加到10.29万亿元,首次超过10万亿元,增长了38%。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保持较大的转移支付规模,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对地方财力的保障,特别是保障基层财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科教兴国、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弥合区域发展差距。
从地区分配看,四川2024年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规模继续领先,超6000亿元,稳居第一;河南则超5000亿元稳居第二;湖南、湖北、河北、黑龙江均超4000亿元,分别位列第三至第六。
云南、安徽、广西、新疆、贵州、江西、山东、辽宁、内蒙古、甘肃等地今年已获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过3000亿元;陕西、吉林、西藏、重庆、山西获得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等九个地区获得资金规模超1000亿元;上海和天津获得资金规模不足1000亿元,天津约为667亿元。获得转移支付数额巨大的省份多数都是人口大省,且担起国家粮食、能源、电力安全等责任。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中央政府在分配一般性转移支付时,还要考虑人口规模、适龄学生、海拔维度等,四川、河南两省人口规模较大,人均GDP在全国排在中游靠后水平,因此获得的转移支付会更多。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819848本文地址:http://chinagrace.com.cn/post/14609.html发布于 04-1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标债固收网